3G访问 | 网站地图 | 帮助中心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深圳
广告热线:0755-85286436
不要让孩子永远沿着父母的“设计图”成长
[ 编辑:admin | 时间:2017-01-02 22:34:02 | 浏览:151次 | 来源:富前程 | 作者: ]
声明:本站出于服务公众之目的转载网上信息,不负相关任何法律责任。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站更改(删除)。

不要让孩子永远沿着父母的“设计图”成长

   当今社会,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,大家在满足生活品质的同时更加关注后代的成长,对于孩子的成长,家长倾尽全力培养,总是怀揣着“望子成龙”、“望女成凤”的美好愿望。

  为了实现愿望,长辈总是为后代设计好成长路线,为了赶上别人家的小孩,总是盲目跟风,周末和课余时间不断安排辅导班,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吐槽自己“压力大”。

  有专家指出,压力的大小是每个人的心理感受,与实际承受的压力不一定一致。也就是说,有的人实际承受的压力并不是很大,但是自己心里感受到的压力却很大,有的人则正好相反。其实,成长就是激发孩子内在的需求。有了自我要求,压力也就不算什么了。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。

  既然如此,今天的父母要怎么做才能教养好明天的人才呢?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,不少专家试图帮助今天的家长寻找攻略。

  父母要时刻反思自己,别把孩子引上与初衷相反的路

  为什么今天的家长更爱“设计”孩子?

  “原因很简单,正因为上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了,才使得每一个普通的百姓都有了打造自己孩子的可能性。”周晓虹说。

  这一代的家长,他们中的不少人自己或者自己的父母曾经经历过生活上的匮乏,很多愿望和想法都因为这种匮乏而没能实现。所以,不少人“设计”孩子其实是对自己匮乏的一种满足,“我的人生走到了70分,剩下的30分让儿子完成”。

  再加上,整个社会都在向往成功,很多成功者的故事被人们传颂。家长们打造自己的孩子不仅成为可能,而且家长“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”的愿望也愈发强烈。

  凡事不能走极端。“如果我们的家长不自我反思,我们的下一代就没有希望。”周晓虹说。

  家长以“过来人的身份”天然地认为自己的标准是正确的,而且会认为它是孩子所需要的,结果把孩子引上了与自己初衷相反的道路。

  其实,当整个世界都可以“搬到”手机上的时候,家长们不仅不应该再高高在上地“设计”孩子的人生,反而要向孩子学习。

  因为,互联网的时代首先打破的就是成年人的权威。“我们小时候上课时,外面如果有货郎挑着担子走过,学生们会向外看,但是老师只要指指窗子,孩子的心可能就被叫回来了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曾经说,但是现在互联网就在孩子的手心里,老师或家长再使用权威最多只能召回孩子的身体,很难再抓住他们的心。所以,只有低头向互联网“原住民”学习,才能知己知彼,或许还有重新走入孩子心灵的机会。

  高考辅导及人生规划专家章宁教授指出,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像在一幅地图上设计路径,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寻找到最适合的那一条路径。最佳的旅游攻略是要让游览者融入美景中,而对教育来说,所有的攻略最终都是要让父母设计的痕迹越来越小,孩子最终成为攻略的主人,激发内心的力量,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景。

】 【打印繁体】 【投稿】 【关闭】【评论】 【返回顶部
[上一篇]给孩子留“金山银山”,不如让他..
[下一篇]20个家庭教育!每一个都至关重要!..
评论
称呼:
验证码:
内容: